由18歲青年導演陳一諾策劃、執導并擔任出鏡主人公的伴隨式成長網絡系列紀錄片及同名電影紀錄片《一諾十年》,11月20日18時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同步首播。將于每周四更新一集。
該作品以小主人公陳一諾在十年后尋訪童年時曾陪伴自己成長的來自世界各國的互惠生姐姐們的“尋親之旅” 為線索,串聯起多元文化交融的溫暖記憶。 與此同時,通過外國姐姐們對中國這個“第二故鄉”的情感聯結,彰顯出中國文化的吸引力與國家發展的影響力。 從親情友情的美好記憶,到重逢的激動喜悅,再到一起探討代際溝通、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如何達到學以致用等社會話題……在十余年的珍貴影像和重逢時光中,個體成長與時代發展的深刻關聯得以凸顯。
該系列網絡紀錄片已榮獲第21屆中美電影電視節“年度最佳網絡紀錄片獎”,陳一諾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獲獎者。該項目也入選了“北京精品項目”和“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
陳一諾獨特的成長經歷是該項目的創作源泉。她從五歲起,就參與了在歐洲流行的“互惠生公益項目”,先后與來自十多個國家的20多位“洋姐姐”們一起生活學習,在多元文化滋養下獲得了更廣闊的視野。十年前,以她童年故事為藍本創作的電影《洋妞到我家》榮獲了包括“五個一工程獎”在內的多個中外獎項。
圖為:童年陳一諾與美國姐姐的合影
圖為:陳一諾與美國姐姐的合照
從“我被記錄”到“我來記錄”的轉變,標志著陳一諾敘事主體性的確立與紀錄意識的成熟。網絡系列紀錄片分為《愛情童話》《圣誕禮物》《彩虹之上》《教育專家》《幸福密碼》《別樣風景》六個主題篇章,展現了童年經歷對她成長產生的影響,呈現“雙向奔赴”的情感力量,展現跨文化交融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制作團隊大都是由陳一諾集結的海內外青年學子和志愿者組成。作曲由留學德國的音樂碩士張嘉銘擔綱,音樂編輯由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卓佳賓負責,他們與陳一諾通過深入溝通與協作,創作出了兼具東西方音樂特色的原創作品;北京場景部分由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劉志超團隊拍攝,北美鏡頭則由陳一諾的校友、電影專業學生鄒榮容等人共同完成。后期制作亦由多位藝術院校學生參與。項目在廣州的攝制得到廣州影視產業服務中心的協拍支持。
圖為:陳一諾與瑞典姐姐在廣州穿漢服、游燈會
陳一諾透露,目前已陸續找到芬蘭、澳大利亞、南非等國的姐姐,有望明年啟動第二季拍攝。參與拍攝的外國姐姐們均表示,愿以“十年”為約,延續這段跨越文化的溫暖記錄,將這一民間交流項目培育為可持續發展的優質IP。
(本文來源:央視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系。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最新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