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作為“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系列活動的重磅環節,“‘梧桐劇聲’南京市藝術創作研究院創作成果讀劇分享會”在南京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活動由南京市藝術創作研究院、南京市戲劇家協會、南京市文化館聯合主辦。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本次讀劇分享會匯聚了四名編劇的四個新創劇目片段:王素艷的《有光似花》、初夏的《盜鶴》、孟寧馨的《一首未完成的歌》以及馬潔的《燈兒》。舞臺呈現由屢獲獎項的導演李珺、楊陽執導,南京市話劇團和江蘇省蘇州昆劇院的專業演員共同演繹,更特別邀請梅花獎得主、一級演員周雪峰老師傾情加盟。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話劇《燈兒》
四部作品各具特色。昆曲折子戲《盜鶴》講述金國破宋前的傳奇夜晚,宋徽宗遭逢飛賊盜取瑞鶴,在虛實交錯中,展現不可磨滅的精神力量;話劇《有光似花》聚焦城市化進程中“斷親”現象,深挖人性隱痛,傳遞困境中尋求救贖的希望;話劇《一首未完成的歌》串聯祖輩抗美援朝的紅色記憶與少年的青春夢想,探討成長路上對夢想的堅守與追尋;話劇《燈兒》則聚焦戰爭中兒童的精神世界,在刻畫個體創傷與人性堅守的同時,傳遞出對戰爭殘酷性的深刻反思與對和平的熱切向往。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話劇《一首未完成的歌》
新劇作如何落地排演?青年編劇如何被看見?這一直是各類戲劇孵化活動的難點。南京市藝術創作研究院李堅院長表示:“現在各大平臺都有自己的‘新品發布會’,讀劇就是編劇們的‘新品發布會’,我們通過這個平臺向專業劇團、出品機構、業內導演演員推介原創佳作,推動劇作從紙面走上舞臺。同時,我們也邀請行業專家與資深觀眾現場觀摩,為劇本打磨提供寶貴意見。”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昆劇《盜鶴》
讀劇這一藝術形式,巧妙銜接了劇本與演出,兼具文學性與表演性的雙重魅力。演員手持劇本,無需復雜舞美的加持,僅憑細膩的聲音表達、生動的面部表情與精煉的肢體語言,便能將文字轉化為鮮活的舞臺敘事。這種形式既保留了劇本文學語言的美感與觀眾的想象空間,又通過現場演繹賦予作品強烈的情感張力,讓觀眾在“聽”與“看”的雙重體驗中,深度感受戲劇文學的獨特韻味。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話劇《有光似花》
當天,南京市戲劇家協會特別邀請協會主席團成員、市文聯簽約評論家、青年創作骨干及在寧高校戲劇社團成員來到活動現場觀摩交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盛媛媛
評論
- 評論加載中...